BAT合縱連橫搶奪移動互聯網地盤觀點

/ 黃健銘 / 2014-12-05 11:42
我認為,不只是BAT三家巨頭,所有移動產品的設計上,都要遵循幾個要素:產品如何設計以滿足甚至創(chuàng)造需求、使用場景的營造、消費閉環(huán)的構建,對于巨頭來說,還有整個生態(tài)鏈...

【砍柴網推薦】我認為,不只是BAT三家巨頭,所有移動產品的設計上,都要遵循幾個要素:產品如何設計以滿足甚至創(chuàng)造需求、使用場景的營造、消費閉環(huán)的構建,對于巨頭來說,還有整個生態(tài)鏈下所有移動產品的聯動。接下來,我將會逐一對這些要素進行分析BAT三家巨頭的優(yōu)勢和痛點。

在接下來的一年里,整個互聯網產業(yè)都會將移動產品的商業(yè)化擺在最重要的位置。對于盤踞國內互聯網市場的BAT三家巨頭來說,在移動用戶量增長爆發(fā)期過去(根據騰訊新發(fā)布的財報,就連微信的季度增長都幾乎停滯了)之后,如何讓自己的移動產品和生態(tài)組合支撐起這個巨大的商業(yè)市場,就變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。也就是說,BAT的移動之爭在今年將會向更縱深的方向推進。

特別是利用互聯網打通人們的生活和消費上,BAT三家的體量決定了它們的野心。于是,你看到了2013一整年互聯網業(yè)界頻繁的合縱連橫、投資和并購,這些動作的目的都是擴大自己的生態(tài)地盤。

我認為,不只是BAT三家巨頭,所有移動產品的設計上,都要遵循幾個要素:產品如何設計以滿足甚至創(chuàng)造需求、使用場景的營造、消費閉環(huán)的構建,對于巨頭來說,還有整個生態(tài)鏈下所有移動產品的聯動。接下來,我將會逐一對這些要素進行分析BAT三家巨頭的優(yōu)勢和痛點。

以打車之戰(zhàn)為例:移動生態(tài)構建的幾個核心要素

實際上,打車之戰(zhàn)幾乎濃縮了以上提到的移動商業(yè)化所有核心要素。首先,手機打車確實在最初消除了信息不對稱的狀況,而兩家的補貼政策同時刺激了出租車和乘客雙方的使用需求,這兩步即是設計產品滿足需求和營造使用場景。然后,在整個打車軟件的使用過程中,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被迅速培養(yǎng)起來,建立了一個消費閉環(huán),同時也是一個移動生態(tài)系統的聯動。

當然,兩家做這件事的初衷可能僅僅是養(yǎng)成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而已。但我必須要指出的是,移動支付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,它是水到渠成的,而不是有了支付環(huán)節(jié)就萬事大吉的。人們愿意使用移動支付,并不是因為想要支付,而是有使用場景去支付。如果沒有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,再方便的支付手段也將會形同雞肋。

因此,雖然需求是生生造出來的(甚至通過補貼的方式刺激),但能夠讓大家順利完成這個過程,還是因為打車APP擁有完整的移動商業(yè)化閉環(huán),幾個核心要素一應俱全。但反過來看,如果這其中的某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現了問題,就會讓整個過程的其他環(huán)節(jié)功虧一簣。打車軟件之爭很可能不了了之,但騰訊和阿里兩家只能心急火燎地布置下一個領地,為已經通過打車軟件養(yǎng)成的移動支付習慣鋪設更多使用場景。它們也意識到了,雖然培養(yǎng)起了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,其它產品中,用戶需求、使用場景,仍要重新建立一遍。

A:生態(tài)聯動仍存在斷層

先來看阿里巴巴。來往做得不好,無線高層變動的傳言絕不是空穴來風。本來阿里想要把來往做成像微信一樣的移動社交平臺以此綁住用戶(社交和游戲的用戶粘性無疑是最強的),但來往沒有提供更多的價值給用戶,也沒有足夠的力量把微信用戶拉到來往上來,這導致了集團大量的投入打了水漂。同時也導致了阿里巴巴的移動手牌只剩下手機淘寶、支付寶和高德地圖三張(新浪微博待會兒會說到)。

阿里巴巴目前在移動上的動作只有一個——O2O,這也是跟微信對抗的無奈結果。手機淘寶最近開始發(fā)力,搞了個3.8節(jié)想培養(yǎng)用戶的O2O意識,但收效甚微,目前仍只是PC端需求的平移;支付寶雖然想要以結算支付為基點生長出了很多關于消費的場景,但是仍是個強工具屬性的產品(支付比起社交來說門檻要高很多,入口屬性也很弱);高德地圖很有價值,但問題是市場上有百度地圖這一個強大的對手壓制,而且高德與阿里在產品整合上還沒有協同效應,不信你看看高德地圖的產品就知道了。而這也是新浪微博更難融入阿里生態(tài)中的重要原因。

也就是說,從“產品設計、需求滿足、場景營造、閉環(huán)構建、生態(tài)配合”幾個要素分析,阿里的這三大手牌,既沒有單獨滿足所有要素的產品,生態(tài)聯動也很少——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層。

T:構建使用場景需小心謹慎

再來看騰訊。毫無疑問,在騰訊剝離了電商等“不良資產”之后,核心移動業(yè)務只有手機QQ和微信了,而手Q團隊在大刀闊斧地精簡了產品之后,無論是產品形態(tài)方面還是商業(yè)化方面都采取了跟隨微信的策略,因此以下以微信為主來分析。

騰訊的新一季財報顯示了幾個信號:微信的季度增長幾乎停止了(6%),而且收入中的游戲比重仍然過高,再加上財報分析師會議之后Pony說的要重視O2O,這意味著下一步無論微信做什么都注定與商業(yè)化有關。

但微信現在的問題是,單一app承擔不了太多的東西,否則一定會在產品層面(體驗)出現問題,而且這是微信團隊非常謹慎的地方。同時,微信現在有使用場景(用戶都在上面活躍并生產內容,營銷和電商都通過公眾賬號得以實現)和支付通道,而如何通過精巧的產品設計滿足用戶的自然需求,就成了微信商業(yè)化最重要的部分。這一點上游戲其實做得已經很好了——通過排行榜的形式粘住用戶,構造了一個牛逼的“競技”場景(而且游戲付費是天然形成的消費習慣,根本不需要培養(yǎng))。

微信不缺需求,不缺支付手段,在構建使用場景方面需要更細致和小心地構建:根本原因在于它只有一個app,而微信的成功和困難都在于此。

B:尚缺移動支付形成閉環(huán)

最后看百度。在PC時代,由于搜索的特性,百度沒有建立起一個通用成型的賬戶體系,這讓它在移動時代急需補齊的短板。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,利用百度云、百度視頻、貼吧、閱讀等移動服務,百度在移動端的賬戶體系建設上的成就不容小覷。

再來看我提到的幾個要素:百度擁有14款過億的移動產品,應用分發(fā)(91和百度手機助手)、LBS(百度地圖)、生活消費(百度糯米)、線上用戶消費(貼吧、影視、閱讀、音樂)等,百度的的移動產品具有數量多、入口和服務性強等屬性,用戶需求、使用場景和生態(tài)聯動的幾個部分都基本得到了滿足,但缺乏支付這一環(huán)。而據我所知,百度很快就要推出移動支付產品——百度錢包客戶端了,這說明百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,在完成了其它要素之后,想要馬上補上這一環(huán)。

實際上,既然在移動端并不缺乏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(而且百度布局的都是重要的O2O和線上消費領域),盤子的大小大可不必擔心。而當其它的要素具備之后,支付是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——影音消費多了、在地圖上找商家和團購多了,就自然會用到線上支付了。還是那句話,水到渠成而已。

BT是戰(zhàn)略之爭,AT是戰(zhàn)術之爭

實際上,進入馬年我更關注的是騰訊與百度下一步的PK,這兩種全然不同的發(fā)展模式,誰更加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(fā)展?觀察和研究這個現象是非常有意思的,“雙馬之爭”不過是同一種模式下的資源對抗。簡單地說,BT之爭是兩種戰(zhàn)略思維的較量,AT之爭只是戰(zhàn)術方法的較量。

而從目前情況來看,阿里很難用騰訊的模式來打敗騰訊,這也是阿里的戰(zhàn)略性失誤。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困境從一開始就存在,并且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個非常有效的突破點。來往失敗了,微博日衰了,手機淘寶像手機QQ一樣找不到自己的位置,支付寶的工具性又強……因此,雖然AT之間打得不可開交,我覺得BT之間的發(fā)展(注意不是直接對抗)將會更有看點。

為什么呢?

微信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和不確定性。比如,它如何更好地釋放6億多用戶的能量?如何通過產品的設計做到巧妙的商業(yè)化?如何與大眾點評或者京東等合作伙伴協作,善加利用微信的入口價值?更重要的是,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商業(yè)化,或者說,如何保持用戶粘性?在這個過程中,無論是尋找和發(fā)現用戶需求,還是構建使用場景,亦或是尋找生態(tài)聯動,微信的每一步都將對行業(yè)產生非常大的影響。

而百度的道路則完全不同。首先百度的移動產品是分散的,它沒有巨無霸應用,有的是一個百度系的應用群,而且都是來自百度公司。比如應用分發(fā)(14款過億應用使得其分發(fā)能力很強,這是微信做不到的),再如場景的構造——LBS和O2O(地圖、團購)方面有百度地圖和糯米的協同(比高德要強不少,高德和阿里生態(tài)的協作至今還很少),而視頻、閱讀、音樂和貼吧等需求仍然旺盛,并且容易催生付費服務……所以,你會發(fā)現這些都可以通過多個分散的應用更好地適應用戶的細分需求,滿足不同的使用場景。簡而言之,百度因為它的在移動產品上的“廣撒網策略”讓它接下來的動作將會很好看,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百度錢包,這讓它想象空間強于阿里。

結語:就在前不久,根據CNNMoney報道和各大咨詢機構發(fā)布的報告,美國互聯網首次出現了個人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上的APP使用互聯網時長比例超過他們通過電腦訪問互聯網的現象。我相信,這個現象在中國也將會在不久之后出現。當這一改變發(fā)生,BT之前的發(fā)展方向機系列動作將會更加引人注目;而且我認為,到時候,市值將不會是衡量一個企業(yè)價值的最重要指標,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,幫助用戶的生活更加互聯網化才是更有價值,并且更長遠的。



1.砍柴網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砍柴網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砍柴網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閱讀延展

1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