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其瞎猜,不如聊聊京東到家們?yōu)楹涡枰F取暖金融
今天一篇猜測 “京東到家與 58 到家合并” 的傳言不脛而走,文中還類比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背后的華興資本,同時也是京東 IPO 的承銷商、58 同城與趕集合并的推動者,所以合并存在可能性。由于大家近一年來不斷受到 “D 輪合”、“老大和老二合” 的驚嚇,即使摸不著頭腦也不敢不信。
36 氪第一時間向京東和 58 到家的人員求證真?zhèn)?,雙方都直接否認了這個傳聞。不過真實不虛的是,京東到家的確在籌劃或者已經(jīng)完成兼并案,以至于尚未得知確切消息的中層人員也在猜測。而 58 到家也正在籌備于本月28日 開一場 “信息量較大” 的發(fā)布會。
至于京東到家到底要兼并誰,其實不必急著瞎猜,因為與之模式類似的企業(yè)不在少數(shù),且大家都有相同特點——活的不怎么樣。
京東到家兼并對手的背后,可能是到家 O2O 抱團取暖的一大信號,不如先聊聊以它為代表的 Offline to Online 企業(yè)究竟為什么活的不好。
先看我在 3月 寫的一則新聞,《商超 O2O 鼻祖 Instacart 正資金緊縮,“京東到家” 們作何感想?》,作為該模式的鼻祖,Instacart 在 2014年 的 2.2 億美元 C 輪融資中估值超過 20 億美元,不過此后再也沒有融資,反而開始通過提高免郵門檻、提升運費、裁員來過冬,有外媒提到該模式的眾多公司經(jīng)營最好的凈利率也只有 2%。
同時,國內(nèi)類似的公司多點(原 Dmall)被曝創(chuàng)始人劉江峰及華為系多位合伙人一并撤出,公司將啟動超過 50%規(guī)模的裁員計劃。事后劉江峰回應并未離職(不過最近又有媒體傳言其已加盟樂視),但多點的確在調(diào)整、裁員,思考如何能不巨額虧損。這家公司創(chuàng)立之初便拿到 1 億美元天使投資,從劉江峰的口吻中可以確認,其模式的確存在問題。
一家依托于自營門店、線上訂單超過 70%的企業(yè)也告訴 36 氪,其在資本市場遇到了阻礙。
此外,京東到家、本來便利、愛鮮蜂等,都在講一個 Offline to Online 的故事,玩家眾多無疑催生了高補貼帶來的燒錢頑癥,但其實即使沒有補貼,賬也是算不過來的。下面就來列舉下該模式的硬傷。
(注:下文提及的利潤、成本取行業(yè)平均數(shù)據(jù),由于各家模式與效率不同會有些許差異,暫忽略。另此類模式主要以生鮮、食品為重點,故而主要討論該品類。)
不僅不賺錢,還添了很多麻煩
生鮮產(chǎn)品的到達零售終端層級,毛利在 20%左右,凈利率視不同店鋪經(jīng)營效率不同,但最大的影響在于易損耗,損耗越多平攤下來的利潤越低。這也是京東 6.8 億美元投資永輝目的之一,因為后者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使得對單品的利潤空間、損耗率把控較好。同理,京東花 7000 萬美元投資天天果園看重的也是其對進口水果的產(chǎn)品把控能力,王志軍也曾表示要將天天果園產(chǎn)品納入京東到家中。
但到家 O2O 平添了一級供應鏈條,還多了一次搬運環(huán)節(jié)。多了鏈條后會直接產(chǎn)生配送費用,以京東眾包為例每單要支付 3-8 元,鑒于到家 O2O 不高的客單價(一般在 30-50 元左右),這已經(jīng)是接近 10%的成本,試問多出來的成本到哪彌補?
另外,熟悉生鮮的人都知道,損耗主要發(fā)生在 “倒手” 過程中,多一次配送環(huán)節(jié)就意味著增添了損耗的風險。發(fā)生損耗之后帶來的退貨,又會造成一筆額外的費用。
最可怕的是,當平臺要為線下商家、配送員、用戶開辟一個新的業(yè)務、需求時,必須兼顧多方的利益,時至今日平臺的補貼都還沒停,這部分支出不容小覷。
這樣算下來,想盈利還真不容易。
末端配送講究網(wǎng)絡(luò)效應,合并是趨勢
之前和做物流的朋友聊天,得知幾位業(yè)內(nèi)頗有名氣、想 “擁抱互聯(lián)網(wǎng)” 之大佬,紛紛被愛鮮蜂招致麾下;京東到家目前的總負責人王志軍,曾一手創(chuàng)建京東物流體系??梢姡锪髦诘郊?O2O 絕對是重點。
但無論是自建團隊做小區(qū)管家,還是呼喚廣場舞大媽做眾包,市場上的玩家都太多了。理論上來講,除了京東到家們,達達、餓了么、美團外賣、百度外賣、人人快遞、我快到、風先生等企業(yè)都在做類似的事情。
本地生活配送有個不難理解的常識,只有配送網(wǎng)絡(luò)達到一定密集程度,才能最大化的發(fā)揮體制效率,如果不明白的話可以類比叫車服務,訂單密度不夠時司機與乘客相隔 5 公里都有可能匹配,成本肯定會驟增。
王志軍曾經(jīng)告訴 36 氪,京東眾包體系中,專職做配送的人員完成了絕大部分訂單。其實很容易就能想到這類人的畫像,其實就是那些馱著餓了么送餐包給美團送外賣的人,他們是趨利的,哪里訂單多、給錢多就去哪。于是便催生了平臺補貼配送員的情況,雖然達達 CEO 蒯佳祺認為 “平臺的公正、公平性,以及這個平臺本身的效率才是隱形的重要壁壘”,但不停地補貼就像死胡同越走越窄。
這種情況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合并,蒯佳祺也曾經(jīng)向 36 氪透露,達達經(jīng)歷過很多巨頭的邀約或威脅。道理放在京東到家身上也是一樣的。
商超、便利店到家 O2O,需求可能真的不大
京東到家及其對手們的定位,可簡稱為 “線上一小時零售便利店”,本質(zhì)上仍是零售。
赫夫零售吸引力模型認為,決定消費者是否到一家商超購物,主要取決于賣場的吸引力(面積大、SKU 多、價格低便更吸引人)以及到達賣場的時間或距離(到達成本越高便越不愿去)。京東到家的價值是,匯聚更多的零售商家從而給用戶更多選擇,并且給予價格優(yōu)惠,同時上門配送降低了心理門檻、符合 “懶” 的需求。
不過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(fā),通過京東到家購物是出于及時送達的需求。它好像更適合沒有逛超市習慣的年輕白領(lǐng),但商超最大的用戶群體——大爺大媽、操持生活的女性們,其實很難從 “逛” 的習慣中走出來。京東副總裁鄧天卓也曾提到,京東到家最初是驗證用戶需求的一個產(chǎn)品,判斷用戶的行為趨勢,比如買什么、什么時間買、購買的頻率、對產(chǎn)品、包裝、尺寸的要求等。我其實比較好奇他的結(jié)論如何。
京東到家們的交付也存在不穩(wěn)定性,比如上文提到的損耗,或者凍品的融化,并不容易控制。而生鮮產(chǎn)品在線下的交付則比較容易。
此處不得不提永輝超市。京東入股永輝后,花了 4 個月的時間才在北京石景山的超市試點到家業(yè)務。很多人猜測永輝作為傳統(tǒng)企業(yè)決策、行動緩慢才出現(xiàn)了 4 個月毫無動作的情況,但有沒有可能是雙方在直面用戶的業(yè)務合作上價值并不大?比如對永輝而言,消費者到點后逛的行為會催生更多購物,但線上則會減少目的性購物之外的訂單。
再來看愛鮮蜂,其曾自稱日單量達到 10 萬,覆蓋店鋪 10 萬家,兩個數(shù)一除,平均每家店每天只有一單(當然可能存在某些店鋪單量多、某些少的情況)。這時其主要的盈利方式——向店鋪供應自采品牌 “峰覓” 和 OEM 產(chǎn)品,共同配送的密度也許會比較小。
出路何在?唯有等待…
本文似乎像在批判京東到家及其競品存在的問題,但若沒有問題,哪來的合并?該類服務并非沒有價值,恰恰相反,正因為有 O2O 的存在,才讓我的同事 Retric在半夜用手機訂了一盤 “鮮果切”。但京東到家們需要考慮的是,如何改變長期不盈利的狀況,以及如何替消費者挖掘消費場景,做出更吸引人的服務。
最后回歸到撰寫本文的契機,在官方公布之前,姑且猜測一下京東到家的 “Big deal” 到底會是誰。愛鮮蜂 CEO 張贏上個月提到正在尋求 D 輪融資,但 36 氪從知情人士處獲悉,該公司不能加入京東體系,且愛鮮蜂主營的社區(qū)夫妻店并非京東到家的目標。會是多點么?劉江峰的出走絕非空穴來風、團隊也面臨縮水,如果京東能在此時并購多點,想必對 “價格” 的掌控力會有所優(yōu)勢,而多點背后的商超資源、配送資源也會是一筆不錯的財富。
你覺得與京東到家抱團的會是哪一家呢?
1.砍柴網(wǎng)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(zhuǎn)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砍柴網(wǎng)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(zhuǎn)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砍柴網(wǎng)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砍柴網(wǎng)或?qū)⒆肪控熑危?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(jīng)砍柴網(wǎng)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- 別被這些平臺騙了!2016中國P2P跑路陣亡全名單(截至2016年4月)
- 黃曉明代言的P2P公司出大問題 或成最慘背鍋俠
- 深扒中國電影票房造假:金融創(chuàng)新的步子邁得太大,扯到了電影內(nèi)容
- 萬寶大戰(zhàn)漸入尾聲:隔壁老王不聽話,華潤獨孤求敗
- 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金融協(xié)會成立,宜信當選常務理事單位
- 深剖大疆昊翔專利戰(zhàn):你真以為他們在打架嗎?
- 被罰270萬后,永利寶很受傷,現(xiàn)金流連續(xù)6周負向流出
- 總有一款金融騙局適合你,玩微信當心破財
- 千壹理財:P2F模式是什么鬼,以P2P名義玩私募?
- 二維碼與NFC:誰能支撐可穿戴支付的明天?